合力為青少年營造安全的網絡環境
http://m.vmlcwjnjqx.com2023年11月17日 10:22教育裝備網
近期,有部分手機電腦應用廠商以突破“青少年模式”為賣點,誘導青少年安裝其手機應用軟件。此外,部分應用軟件利用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缺失,非法采集、倒賣青少年個人信息的事件時有發生,進一步引發家長群體焦慮。面對這些問題,一些家長視網絡為洪水猛獸,呼吁為青少年營造無網環境;也有家長提出,學校應加設網絡安全教育課程,相關平臺和應用廠商應進一步加強網絡環境管理,主動減少不良信息在平臺內的傳播。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關青少年網絡環境的諸多問題本質上是其教育載體和教育模式如何有效變革的問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6月,我國青少年網民數量近2億。未成年人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占比達88.9%,上網聽音樂和玩游戲作為主要休閑娛樂活動占比分別為63.0%和62.3%,網上溝通社交占比為53.4%。可見,青少年使用互聯網是學校與家長必須接受的事實。
但與此同時,青少年的網絡活動也出現不少問題,如網絡成癮、錯誤價值觀傳播、網絡不良行為以及數據泄露等。網絡依賴長期以來是青少年互聯網應用的突出問題,會干擾其學習生活,進而影響身心健康。青少年在觀看短視頻、參與網絡直播打賞中,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出現價值觀扭曲和網絡霸凌等。如何為青少年營造安全的網絡環境,值得社會各界廣泛思考與共同努力。
一是健全和執行好青少年網絡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制度約束。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制定與完善有關青少年網絡安全的相關法律,重點做好普法宣傳與執法監督。加快制定有關青少年網絡應用的信息安全標準,特別是對涉及采集個人信息的相關行為,要明晰法律責任,強化對青少年個人信息的保護。對面向青少年的網絡信息平臺,應盡快完善相關管理規定,規范行業秩序。
二是學校、家長與社會要形成合力,發揮好各自場域內對學生網絡應用行為的引導和監督責任。學校應強化學生在校期間使用網絡的正向引導,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積極的課外活動,消減學生在校期間不良用網習慣。家長要發揮榜樣作用,減少自身的不良用網習慣,同時發揮好監護職責,減少家庭終端、賬號混用的現象。社會層面要擔起社會責任,完善“青少年模式”對不良信息的過濾作用。內容提供方應減少乃至避免可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用網習慣的信息傳播,共同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三是強化對青少年網絡環境的監督管理,營造清朗的用網環境。對網絡移動終端、應用程序提供商以及平臺供應商,要強化執法監督和專項檢查,研究出臺網絡平臺信息分級制度,鼓勵和推動平臺打造針對青少年的專屬內容池。懲治平臺和內容提供方惡意誘導青少年非理性消費或網絡霸凌等行為,嚴厲打擊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犯罪行為。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資費的下降,網絡早已不單是青少年學習娛樂的可選工具,它已成為這些小用戶生活、學習、娛樂的重要平臺。正因如此,網絡環境的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我們加大關注,也更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使網絡真正為青少年賦能。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