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動中小學生閱讀能力進階
http://m.vmlcwjnjqx.com2023年12月12日 13:46教育裝備網
近日,在北京市中小學落實全市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順義現場會上,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了《北京市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分級標準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這是北京第一份由教育行政部門主導、教育研究機構參與的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分級標準指南,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專業性和實用性。《指南》在明確各學年段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目標的前提下,直指閱讀的兩大核心問題,力求從閱讀能力評價角度在“讀什么”和“怎么讀”兩個方面有所突破。可以說,這是一份推動中小學生閱讀的“北京行動方案”,有利于喚起北京市教育系統甚至全社會對閱讀重要性和規律性的認識。
當前,中小學生閱讀存在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閱讀功利化。這種功利體現在為應付考試而讀,為獲取知識而讀,或者盲目追求量化,過度吹捧難度,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其后果就是使孩子在閱讀黃金期就失去了閱讀興趣。二是閱讀形式化。部分學校熱衷于應時應景組織閱讀活動,忽視了閱讀的常態化和實效性。閱讀的形式化還體現在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缺乏閱讀方法的指導以及對閱讀能力進階的關注。尤其是電子時代,閱讀的碎片化和平面化使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在圖書資訊非常發達的今天,孩子們不需要再過圖書資源貧瘠的苦日子,“讀什么”因而就成了頭等重要的大事。為孩子選擇品質好、立意高的圖書,既是對孩子美好心靈的呵護,也是引領孩子親近閱讀的前提,進而滿足孩子個性化、發展性的閱讀需求。因此,一份好的中小學生閱讀書單要兼具專業性、導向性、進階性和適配性幾個特征,共同指向的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能力的提升要符合學生發展的階段性和閱讀自身的規律性,閱讀材料與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則要建立深度和強度的關聯,這是《指南》的著力點所在。
我們在引導孩子“怎么讀”方面也存在這樣的誤區:孩子只要讀書就夠了,量的積累必然能實現質的飛躍,而忽視了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過程中對閱讀能力進階的評價。這突出體現在學校對閱讀素養提升體系化和路徑多元化的研究不夠,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狀況的關注不多。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主陣地在學校、在課堂,教師是學生閱讀的重要引路人。為了幫助教師從閱讀的倡導者變成行動者,不但要給他們提供方向和理念的引導,還需要提供符合真實教育情境的評價標準和工具。學校必須樹立全學科閱讀的理念,淡化學科界限。教師應基于學科屬性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學生閱讀能力分級標準的指引下,通過學科融入、課程開發、實踐活動等多種路徑,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塑造的是人的精神格局和世界眼光,推動閱讀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因此,形成家校社共育機制是北京市中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工程走向深入的根本保障。家校社共育機制的建立,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各方面的資源,在全社會場域內助力學生分級閱讀能力提升,實現有組織的閱讀、有方向的閱讀和有資源保障的閱讀。實踐證明,閱讀是促進家校社共育的最佳、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徑。學校有責任引導家庭樹立這樣的觀念:閱讀是最好的家風孵化器。另外,需要重新發現并利用書店、圖書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所蘊含的閱讀教育價值,引領學生拓展閱讀空間,打開閱讀視野,涵養閱讀品位,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機會不斷提升。
學生真正成為閱讀者,在生活化的閱讀情境中實現閱讀行動常態化、可持續,這樣才將中小學生分級閱讀能力提升真正落在實處。
(作者系北京教育督導評估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