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更多“興農人”
http://m.vmlcwjnjqx.com2023年12月22日 09:49教育裝備網
日前,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組織編寫的《2023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發布。報告顯示,我國高素質農民平均年齡為45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6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95%,隊伍結構持續改善。
新時代呼喚新農人并賦予了其深刻內涵和全新要求。對新農人的要求區別于傳統農業人才,新農人應成為現代化農業生產者、加工者、經營者與守護者的復合新型人才,致力于服務防范大規模返貧、鄉村振興、美麗中國等國家戰略需要。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成為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這種現象令人欣慰。但從現實來看,高素質農民依然缺乏、素質仍需提升。建設新農業、新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在更廣泛的層面培養新型農民隊伍。與此同時,農村的經濟業態仍然不完善、產業結構仍然不完整、配套保障仍然不完備,高素質農業人才扎根鄉村的動力不足、機會不多、待遇不高。因此,必須在發展技能上培育、在軟硬生態上支持新農人成長,讓他們愿意返鄉入鄉、甘愿駐守鄉村,讓新農人真正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興農人”。
推動農業人才培養跨界融合,全面提升新農人成長技能。傳統農業人才培養常常存在各學科、各領域的教育隔閡,缺乏跨學科整合、跨空間應用。應著重把握農科學生培養各個階段的特質與需求,基于終身學習理念精準分解各階段任務,全過程、全階段、有遞進地開展培養工作。如此,才能打破農工理文醫的學科界限,突破理論與實踐的教學限定,實現學習過程的縱橫延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校企政跨界融合創新創業教育鏈條,培養新農人運用知識解決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既懂理論又懂實踐,既掌握商業知識更精于農業知識,既能把握大政方針也能把握市場趨勢,在鄉村振興場景中更具競爭力。
推動農村產業生態迭代升級,全面提質新農人發展環境。農村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新農人發展的重要環境。應結合地方農村產業狀況和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優化豐富產業生態、推廣應用新興技術、升級打造基礎設施。要圍繞產業發展目標,推動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引導傳統耕種農業向農文旅融合、農村數實融合、農產品深度加工、區域品牌建設等新農業發展趨勢轉變。要順應平臺經濟的發展態勢強化農村數字大腦的深度應用,加大力度推廣應用數智化、機械化等現代化農業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要為新農人生產、生活提供更加完善的道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農人發展提供更優的經濟環境、產業生態和生活環境。
推動鄉村振興職業配套支持,全面提振新農人扎根信心。新農人發展的信心是其職業成長原動力、持久力的基礎,必須多舉措有效提升其職業信心,避免由沉沒成本帶來的職業迷茫與發展惰性。在提供完善職業教育和優良發展環境的基礎上,尤應加強新農人的職業保障和職業認同。一方面,加強新農人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以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加強新農人等職業農民的認定、認證工作,將其納入到地方的人才目錄體系之中,予以有力的經費支持,充分提升其社會地位和職業發展前景,以增強他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作者系麗水學院科研與地方合作處副處長、講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