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性內容生態建設服務終身學習
http://m.vmlcwjnjqx.com2024年01月26日 10:08教育裝備網
近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智媒研究中心發布了《學無界,共此間——短視頻直播與知識學習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無論是在一線城市、二線及省會城市、三四線城市,還是在農村地區,都有約九成的用戶曾使用短視頻直播平臺獲取知識。借助短視頻直播這種聚合性、非線性的傳播形態,知識傳播也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推動了知識普惠向縱深發展,并降低了終身學習的門檻。
從個人電腦時代再到移動互聯時代,知識傳播的媒介形態也得以演進,從電子書、在線視頻、大學慕課再到短視頻直播,當下的知識傳播形態無疑是前述所有媒介形態的聚合。
短視頻直播的互動性、趣味性、實時性,賦能了知識傳播,使其在多元化的互聯網內容領域占得一席之地。而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和扁平化思路,也被應用于知識類短視頻直播中。專業領域的知識內容以大眾性的方式進行傳播,“象牙塔”的藩籬就此被打破。同時,互聯網內容的海量性特征,決定了知識類短視頻直播在內容供給上呈現出多元化、細分化的趨勢,這可以充分滿足用戶對于知識內容的不同需求。我們看到,在各類平臺上,不僅是年輕用戶,很多老年用戶也踐行著“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格言。
同時,《報告》稱,專業科研人員、分享科研科學知識的青年/青少年以及教育工作者是最受歡迎的知識創造者類型,“干貨”多和語言風趣幽默則是用戶最喜愛的知識創作者特質。比如,“計算機想取代人腦還差得遠”“被隕石劃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動愈合”“碳納米管將讓太空天體成為可能”這些專業的話題,被87歲的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金涌在短視頻平臺上講述得明白而生動,吸引了大量年輕科學愛好者的關注,其抖音賬號注冊不到一年,已收獲超144萬粉絲。這充分表明了用戶對兼具專業性和趣味性的知識內容有很高的需求,而知識類短視頻直播平臺也在將用戶對碎片化時間的使用,從“打發無聊時光”轉向為“隨時隨地學習”,以真知灼見豐富大眾生活,服務社會生產實踐。
在“人人都能成為內容創作者”的移動互聯時代,“內容為王”是網絡傳播的底層邏輯。當前知識類短視頻直播的火熱,則從用戶角度證明了其在網絡空間中所具備的吸引力。面對用戶對知識類內容的強烈需求,不僅要求監管部門完善制度,強化日常監管,營造健康有序的行業發展環境,也要求平臺營造健康的內容生產生態,不斷優化內容池、豐富知識類視頻種類,提高內容的質量,引導用戶有價值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幫助用戶獲得更多精神滋養,助力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師資博士后)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