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培養高地
http://m.vmlcwjnjqx.com2024年03月01日 09:40教育裝備網
當前,大國博弈的主戰場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領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爭力就轉向哪里。突破“卡脖子”技術,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是把強國建設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必由之路。通過校企共建,把企業車間開進校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深化工程本碩博產教融合培養改革的關鍵。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真實問題,以項目制解決研究和應用“兩張皮”。應圍繞關鍵領域一體化統籌,立足院校特色和優勢學科,以國家項目或企業課題為有效載體,協同行業領域龍頭企業,激發企業參與工程人才培養的熱情,逐步建立工程本碩博有組織聯合培養的新范式。比如,浙江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項目制培養模式面向航空制造、集成電路、智慧能源等領域,跨專業組建人才隊伍。在選拔階段就邀請企業專家現場指導,從技術應用層面考核人才在實踐中解決真問題的能力。在培養階段依托本校所承擔的國家重大項目和企業重點課題,面向全校遴選項目導師團隊,并在聯合研發的企業中選聘總工程師和行業導師團隊,項目全過程校企聯系不斷線,同向發力,不斷深化人才產教融合培養實踐。
推進工程本碩博評價改革,強化應用導向,以多元制營造自由探索環境。人才評價改革是“指揮棒”,對完善全鏈條標準體系建設,形成健康的卓越工程師成長環境和生態具有重要意義。應圍繞學生是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行業真實問題,以行業實踐能力、行業導師點評等為重要參考指標,完善多元的本碩博人才評價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工程本碩博特點的評定標準。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在招收碩士研究生時,不強制候選人發表學術論文。凡是能證明學生具備學以致用能力的參考材料,如研究成果可以支持行業重大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調查分析和論證報告,或是與本行業相關的發明專利,或曾參與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等,均可被酌情參考作為評價標準。
加強高水平工程產學研基地建設,發揮各自優勢,以實訓制形成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研究平臺是工科科研的基礎,尤其是理工科及醫科,高水平研究平臺可起到決定性作用。在卓越工程師培養上,高水平研究平臺同時也是重要的人才培養實訓平臺。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為全面深化產學研合作,攻克制約企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自2018年以來,學校與近百個相關企業共建了一批產學研基地,包括校企共建聯合技術中心、聯合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等。
卓越工程師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工程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和應用。產教融合融得深不深、校企合力合得緊不緊,直接決定了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跑得遠不遠。校企協同全力打造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生態,應時代之急需,中國工程創新方可開拓新局面。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