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普惠托育這件好事辦好
http://m.vmlcwjnjqx.com2025年07月17日 09:10教育裝備網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進一步提高公建托位占比、加大普惠性托育機構運營補助等舉措,不斷增加普惠性托育資源
■讓群眾“托得便、托得起、托得好”,托起家庭的希望,托起民族的未來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進一步完善托育服務體系進行部署。《意見》提出了“2025年,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2030年,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的目標。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事關千家萬戶,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意見》開宗明義闡述了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的重要意義。這不僅是事關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課題,更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這也就要求各地各部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來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的發展。
從出臺《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到實施重大專項支持一批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公辦托育機構和普惠托位建設,再到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費用納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并提高扣除標準、實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系列政策、投入真金白銀,努力加大托育服務供給,減輕家庭育兒負擔,“送托難”問題得到一定緩解。
但從現實來看,總體供給仍顯不足、托育費用仍偏高,供給與需求矛盾仍然存在。同時,還存在供需錯配的問題。由于規劃布局不合理等,未能實現適配性照護服務的精準遞送。比如,一些家長有強烈的送托需求,卻找不到合適托位;另一方面,不少建好的托育機構乏人問津,面臨招生難題。有的小區周邊托育機構多到可以“貨比三家”,有的小區特別是老城區周邊卻是“一位難求”。家長難以就近找到合適、靠譜、方便的托育機構,也影響了入托意愿。此外,托育機構要兼顧“普惠”與“優質”,也面臨較大的運營壓力。總體而言,托育服務供給的數量、質量、價格與群眾的需求和期待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為群眾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務,仍面臨不小的挑戰。對此,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進一步提高公建托位占比、加大普惠性托育機構運營補助等舉措,不斷增加普惠性托育資源,破解供需矛盾。《意見》強調要切實加大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優先實現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地市級全覆蓋。建設好發揮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這一關鍵“樞紐”,發揮其輻射賦能各類托育服務機構的作用,無疑是體現政府主導責任的重要內容。同時,保障托育安全,還要完善托育服務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和服務供給體系,加大專業人才供給力度,通過提高托育機構規范運營程度和專業化水平,滿足家長對兒童早期發展指導、低齡嬰幼兒照護等多樣化的需求,穩穩托住孩子們的成長和幸福。
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供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務,還要求結合區域人口結構和托育實際需求,科學規劃,精準供給。針對不同家庭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要統籌各方資源為嬰幼兒提供家門口的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計時托等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為家長提供更多便利的選擇。發展社區托育方面,《意見》提到,新建居住區要落實托育服務設施與新建居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的要求,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要結合城市更新工作加快補充托育服務設施。進一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多元供給,對于發展社區托育服務,為群眾提供“身邊的托育”,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呵護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不應是某一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衛生健康、教育等職能部門都有責任,用人單位、社區等都應該積極作為,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因地制宜為家庭解除托育的后顧之憂。《意見》強調完善“1+N”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有條件的幼兒園提供托育服務、推動用人單位辦托、支持民辦托育服務機構發展、促進醫療衛生機構支持托育服務,體現了各個社會主體協同發力、以多種模式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的方向和要求。對此,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尤其要發揮帶頭作用,結合實際為本單位職工提供普惠托育服務。只有動員社會參與,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辦托,才能真正把這件好事辦好。
幼有善育,是民生所盼。各地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優化政策設計、科學規劃布局,廣泛調動社會力量,以滿足人民需求為導向精準發力,補齊托育服務民生短板,讓群眾“托得便、托得起、托得好”,托起家庭的希望,托起民族的未來。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