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中新網權威報道 | 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國家公園管理現代化
http://m.vmlcwjnjqx.com2020年09月02日 15:23教育裝備網
祁連山位于我國西北部,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祁連山有效阻擋了四大沙漠的匯合,千百年來始終維系著沙漠綠洲的生態平衡,匈奴語意為“天山”。同時也是我國首批設立的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分青海和甘肅兩個片區,總面積502萬公頃,青海片區總面積158萬公頃。
天立泰科技運用信息化手段,致力于面向自然空間的生態監測、生態管護、生態價值評估等信息化應用領域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建設基于國家公園生態監測的大數據平臺,積極為國家公園提供信息應用管理的支撐服務。
近日,由天立泰科技參與技術支撐的祁連山國家公園大數據平臺,獲中國新聞網權威報道,原文如下。

中新網西寧8月28日電 (李江寧)28日,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獲悉,自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著手建設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大數據監測中心以來,目前,在國家公園的生態監測、園區管理、日常巡檢等工作中已初見成效。

據了解,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類型多樣,地理環境復雜,傳統的監測管理手段無法滿足國家公園精細化、動態化、體系化管理的需要。大數據平臺建設按照數據融合匯聚體系、生態智腦中臺體系、綜合業務服務體系三大體系架構分步建設。
據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了時空數據一張圖、野生動物監測、生態科研合作、綜合業務管理、網絡融合通信等基礎框架建設,逐步實現物聯網多維感知、大數據智慧賦能、云平臺精細管理的閉環應用。

通過系統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對現有各類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對前端監測體系進行對接,融合管護員日常巡護的動態數據,進行數據標準化建設,構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高效運行機制,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支撐祁連山生態保護、生態文化、生態科研三大高地建設。
目前,建立基于國家公園本底資源的一張圖資源管護機制可將各空間圖形圖像數據、屬性數據以及文檔資料以不同存儲方式入庫。通過采用坐標系,結合數據檢查、處理、轉換、縮編等技術手段實現國家公園內各類生態類型的資源分布專題圖更新,空間分析與查詢,生態類型屬性信息查詢,年度變化信息查詢,目前已實現包括生態資源分布、土地利用類型、林種分布、冰川變化等10多種專題圖發布,結合行政區劃,從海量數據中快速挖掘分析,為國家公園內自然資源管護、確權、調查監測等科學決策和準確預測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

同時,構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野生動物在線識別與預警體系,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加強以旗艦物種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不斷鞏固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成效。
另外,建立基于自然空間場景下的生態感知與網絡通信體系,大數據中心平臺建設提升了傳統資源監測能力,梳理各類生態監測網點,鋪設完成300公里通信光纜,整合廣電700兆通信網絡、北斗系統等通信手段,實現了國家公園部分區域的網絡通信傳輸。分別在黑河源、黃藏寺等保護分區建設了30余架視頻云臺、1500余臺野保相機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國家公園40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實時在線監測。
注:本文為推廣文案,非本站采編新聞稿件,不代表本站觀點。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m.vmlcwjnjqx.com/cp54187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