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http://m.vmlcwjnjqx.com2022年12月14日 09:53教育裝備網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領域的重點群體之一和重要人力資源,其充分就業有助于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人才根基。
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74萬人。與此同時,就業市場用人需求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如何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機制,有效穩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亟須多維施策。
打造貫通式就業促進機制。為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需要打造貫通式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機制。一方面,深化就業主體互動聯通。構建多方主體互動、“一盤棋”謀劃推動機制,完善高校畢業生供需一體化聯通平臺,依托平臺共享就業信息和畢業生信息,共同開展就業指導、組織招聘活動;同時鼓勵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立完善綜合性服務場所,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另一方面,落實“招生—培養—就業”人才培養閉環。高校要從招生前置環節入手,主動對接區域產業優化布局、重點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完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落實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學科培養方案與就業支持模式,推進人才分類培養,有效緩解慢就業、緩就業等現象。
推動就業促進機制長效運行。構建就業促進機制不僅應著眼于解決短期就業問題,也要確保其長效運行。第一,堅持“質”“量”并舉。在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同時,更加關注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推進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第二,實施不同群體畢業生精準就業計劃。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畢業生等,建立“一人一檔一冊”,分類開展實踐引導、就業指導、跟蹤幫扶和就業援助,兜好就業底線。第三,強化政策的跨周期設計。抓住我國內外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期,在落實短期政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中長期就業方案,關注高校畢業生入職后的就業情況,引入終身性就業支持方案,完善高校畢業生跨周期就業政策設計。第四,構建長期評價反饋體系。落實動態評價方案,推進實名制跟蹤監測服務,對離校未就業等畢業生群體予以重點關注,做到實時反饋、及時預警,將評價結果用于改進就業服務。第五,引入應急應變柔性機制。緊密結合風險應對實踐,落實第一責任人及執行人,引入柔性機制,設置風險識別機制,強化風險評估預警,落實突發事件應對方案,及時妥善處理突發問題。
強化就業促進機制資源供給。強化資源供給有助于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機制的運行效果。統籌中央、地方資源,協調人社、工信、教育等機構,細化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監督、服務,促進戶籍、檔案、醫保、人事關系等高效流通,創設公平、高效且有質量的健康良好就業環境,共同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提升就業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選優建強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隊伍,加大專職工作人員引進力度,打造分類指導的就業培訓模式,不斷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建設精準就業服務大數據中心。構造勞動力就業信息和就業數據共享的開放系統,以“一人一碼”等形式,加強高校畢業生與崗位的雙向互動,精準匹配就業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流動。繼續探索完善多元化招聘服務模式。借鑒一些地區網絡直播招聘的寶貴經驗,深入探索“公共+市場”“線上+線下”“主播+導師”等招聘新模式,使畢業生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崗位信息、職業指導服務,進而及早找到適配的崗位。
(作者系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