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動科學課帶到鄉村青少年身邊
http://m.vmlcwjnjqx.com2024年06月06日 09:19教育裝備網
近日,2024“流動科學課”來到福建,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科普活動。專家團隊走進邊遠老區、海島鄉鎮學校,結合區域特色為孩子們科普海洋、動植物及古建筑知識。
建筑學專家在土樓自然博物館里為周邊100多名鄉村小學生講解福建古代建筑的趣味知識。海洋生物學家則從發育、攝食、遷徙、繁殖等方面介紹海洋生物的一生。此次科普活動一改傳統的授課形式,加入了豐富的實驗互動,力求讓孩子們在玩中快樂學知識。據了解,“流動科學課”由中國科技館、教育部宣傳教育中心、抖音聯合發起。今年2月啟動以來,院士、教授、科普達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已走進廣西、河南、甘肅、福建的19所鄉鎮中小學,為近5000名學生帶去了趣味科普課,深受青少年喜歡。
在“雙減”背景下,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種下學科學、愛科學的種子,不僅關系到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也是厚植創新人才培養土壤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科學教育被納入基礎教育各階段,教育部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推進科學教育落地生根。各地中小學探索了多種方式,推進科學教育開花結果。
但也要看到,在開展科學教育上,城鄉、區域差距還比較大。由于鄉村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師隊伍薄弱、重視程度不足、教學方法相對陳舊,學生參與度不高,且家長科學教育意識比較淡薄,鄉村的孩子往往難以接受到良好的科學教育。大城市擁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博物館等豐富的社會資源,學生接觸這些社會資源輕而易舉,鄉村地區學生則面臨重重困難?茖W教育應該如何彌合城鄉鴻溝,是我們在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過程中,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以此來看,“流動科學課”這樣的活動意義重大。專家們走進邊遠老區、海島鄉鎮學校,讓鄉村的孩子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樣聽一堂優質的科普課,為鄉村青少年參與科普、學習科技、體驗科學,搭建了難得的平臺。這對于引導青少年樹立科學思想、掌握科學方法、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雖然這種活動形式的效果好,但是所面向的受眾始終有限。如何讓更多鄉村青少年接觸優質科學教育資源,還需要探索更便捷、高效的形式。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短視頻的發展,無疑為打破科學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提供了絕佳的舞臺。以我的經歷為例,作為一名中學物理教師,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開始在抖音上更新課堂實錄。第一次更新的是一個有關超高壓放電的上課片段,沒想到一個視頻就吸引了超百萬人次觀看,兩天時間就收獲了超過1萬的訂閱者。短視頻科普的形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讓落后地區的家庭僅僅通過手機即可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對推動教育公平來說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盡管城市和農村擁有的教學資源不一樣,但孩子們的好奇心是一樣的。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一個都不能少,我們應該努力推動科學教育的資源更多地向偏遠地區傾斜。同時,更要打開思路、創新形式,善用新的媒介平臺,匯聚更多社會資源,打破科教資源沉睡和分散的現狀,將“珍珠”串起來,為科學教育資源的普及賦能,讓鄉村青少年享受到更加長效化的科學教育服務。
。ㄗ髡呦到魇【暗骆偸械谑袑W物理教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